乘AI浪潮,加速船舶產業數智化向新。
新船“下水就像下餃子”,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已連續15年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5.7%、74.1%和63.1%。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累計交船69艘,新接訂單128艘,同比增長19%和70%,其中,中高端船型達到98%以上,實現效率、效益雙增長。
目前,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正在建造。據了解,有了第.一艘“愛達·魔都號”的建造經驗,它的建造周期將縮短8個月以上。
如此“海洋新質生產力”從何而來?答案是“技術顛覆式創新”。中 國聯通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新成果元景大模型,正不斷刷新其規模化工程化落地能力新紀錄。在造船業這一中 國王.牌制造業領域,聯通數據智能有限公司、中 國聯通上海分公司與行業工業軟件研發機構建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以“大模型賦能國產船舶工業設計”為核心目標,共同探索元景大模型落地船舶設計應用三大重點、難點場景,再次解鎖以了AI深度賦能行業應用的首創精神。
場景一:聯通問答智能體,攻克船舶規范解析難關
船舶設計制造是一個高度復雜、系統性極強的工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針對船舶行業規范要求復雜、建模設計周期長等痛點問題,共同研發快速有效的AI解決方案,填補行業空白,推動產業變革。
在船舶設計過程中,因為每個船舶設計的具體需求都會有差異,需要定制化分析和制造。以往船舶設計師需要頻繁參考上萬頁的規范手冊進行參數核對與計算,這對設計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提出了極高要求,也成為船舶設計zui大難點之一。
中 國聯通聚焦難點,推出造船規范知識問答智能體,覆蓋了大語言模型問答中文本、圖表、公式等業界所有技術難點。借助元景MaaS平臺RAG技術和DeepSeek,結合船舶行業數據,使用了級聯切分、自適應拆分、多路檢索等核心技術,對船舶設計規范書進行精準解析與問答,準確率提升45個百分點至85%。支持富文本知識問答能力、精準定位溯源,顯著提高了設計過程中規范查詢與解答的效率和準確率。
場景二:業界首創翻模設計系統
在船舶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對2D圖紙進行工藝參數標注和3D建模,整體工作需要10-20個設計工程師,耗時3-5個月進行2D到3D的建模工作。
中 國聯通實現業界首次技術創新——翻模設計系統,將已有的2D設計圖紙作為輸入,通過專業造船軟件重新構建全船精準的3D數字模型的過程,精準還原船體結構等所有要素的空間位置與幾何關系。通過元景多模態、視覺大模型對2D設計圖紙進行參數和設計要素識別,輸出給設計師3D建模所需數據要素。翻模設計的核心價值在于解決空間沖突、提升建造精度、實現全流程數字化,zui終達到減少返工、精準制造、縮短周期的目標。
現階段,翻模設計系統可覆蓋2D圖紙元素識別與建模軟件DSL語言匹配建模信息,節省40%的設計人員,提升效率50%。
場景三:設計流程智能體,提升船舶開發效能
船舶建設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統軟件,涉及需求種類多、開發難度大、設計周期漫長。通過深度調研,中 國聯通推出了具有統籌、建議、決策、執行等功能的工業軟件設計智能體,通過編排技術融合業務知識,以圖文檔驅動多場景協同,需求解析速度大幅提升,適配工業制造等“高精尖”場景。相關客戶使用該智能體后,船舶建設管理系統設計說明書生成時間可從3小時壓縮至15分鐘,全流程效率提升50%。
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30年,內河船舶綠色智能技術將全面普及應用,內河船舶綠色智能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形成。在國家大力推動船舶工業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中 國聯通以大模型等技術賦能船舶設計等領域意義非凡。中 國聯通以實際行動落實國家船舶工業升級戰略,用研發快速而有效的AI解決方案填補行業空白,成為行業探索數字化轉型的先鋒者。
未來,中 國聯通將繼續聚焦重點行業,深耕全流程智能化場景,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助力行業用戶向更智能化、更綠色化轉型,推動中 國“智造強國”向新向實。
7月18日至19日,2025中 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將在上海召開,中 國聯通將與業界大咖及合作伙伴相聚探討未來通信科技發展新機遇,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洪流中向實同行,共創融合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