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在智能手機逐漸普及以前,一直追隨著硅谷的足跡,但是在智能手機逐漸普及之后,移動技術已處在全球的前沿。在移動領域,恰恰是美國經常在抄襲的技術。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即時通訊服務Snapchat和Kik,通過讓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拍照,使用像喝醉的條碼來連接用戶和分享信息;Facebook正在Messenger應用中植入約車和支付功能;Facebook與Twitter都已推出了視頻直播服務。所有的上述發展有一個共性:這些技術已率先在市場獲得流行。
微信和支付寶兩款應用早已在使用二維碼,讓用戶購買商品和轉賬。這兩款應用也能夠在不需要轉換到其他應用的情況下,讓用戶約車或是訂購披薩。視頻流媒體服務YY多年前早已推出了服務,讓網紅們坐在家中的視頻攝像頭前擺弄姿勢、聊天和唱歌。
長期以來,硅谷一直是全球的技術之都:它曾是社交網絡和iPhone的誕生之地,并讓這些科技產品遍及全球,此前一直追隨著硅谷的足跡。
不過的科技產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面已經開始領先于美國。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是科技巨頭,也開始向公司取經。Kik創始人泰德·利文斯頓(Ted Livingston)表示,“我們看到已取得進一步的領先。”
這一轉變意味著在全球科技產業的前景方向上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使用移動設備來支付賬單、訂購服務、收看視頻或是查詢日期的用戶數量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的移動支付在去年超越了美國。據估計,來自非正式網絡銀行的P2P貸款業務同樣也做到了這一點。
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是全球目前唯一能同美國競爭對手在規模上匹敵的公司。滴滴出行在本周一宣布收購優步,表明至少在國內,本土公司能夠擊敗來自美國的全球大、復雜的初創公司Uber。
在劉征(Liu Zheng,音譯)位于北京市區的面館里,就能夠發現未來的在線支付以及參與情況。現年60歲的劉秀(Liu Xiu,音譯)和55歲的鄰居張立新(Zhang Lixin,音譯),通過微信發現了這家面館。他們通過微信并支付了午餐,并在餐廳外照了一張自拍照。所有的這一切均通過微信應用完成。
面館老板劉征說,自動下單和支付,意味著他能夠減少服務員的工資支出。“我們未來只需要兩名服務員,一名幫助客人安排座位,一名給餐廳幫忙,”劉征說。
產業龍頭們指出,開創了許多新領域。在約會應用Tinder之前,用戶早已使用陌陌與周圍的單身進行聊天。在亞馬遜首席執行官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討論用無人機運輸貨物之前,媒體就已報道稱,快遞公司順豐快遞就已在試驗這一構想。微信在Facebook之前就已提供快速的應用內新聞文章;在WhatsApp之前開發出對講機功能;并在Snapchat之前開始使用二維碼。
在Venmo成為美國千禧一代的轉賬應用之前,無論是的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已通過基于智能手機的數字錢包轉賬、支付賬單、或是從商店里購買商品。市場調研公司Stratechery創始人本·湯普森(Ben Thompson)說,“坦白的講,抄襲美國的技術早已不是事實。在移動領域這種情況剛好相反:是美國經常在抄襲。就拿Facebook Messenger應用來說,想要了解這款應用線路圖的佳方式就是看看微信。”截止目前,Facebook及騰訊發言人均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像Facebook和規模更小的競爭對手Kik等公司的高管們目前都在嘗試著復制市場出現的局面:占統治地位的在線平臺將占據用戶更多的時間。這些努力的大多數都集中在聊天上。
“聊天正成為用戶日常生活的操作系統,這一點非常酷,”利文斯頓說。“走到自動售貨機前,訂購食品,約車:聊天能夠支持這些互動,這就是我們在微信上看到的景象。”
在重要領域依然落后于美國。強大、高端的服務器和超級計算機通常仍部分的依賴于美國的技術。的虛擬現實初創公司仍在追隨著外國同行們的腳步,而且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上也遙遙領先于百度。許多的產品也缺乏像美國同行產品一樣的光澤。
與美國銀行和零售商早已控制了消費者不同,的國有銀行效率不高,零售商向外擴張能力不夠,無法服務于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
許多消費者甚至還沒有購買過PC,這也意味著對于超6億智能手機用戶而言,智能手機可能是他們主要、或許也是部上網設備。湯普森說,“美國是全球先推出信用卡的國家,每一位美國人都擁有PC。但是在,每個人都在一直使用手機。這等于是跨越了PC和信用卡時代,直接在移動商務和移動支付上處于領先。”
企業在對待互聯網業務也有著不同的做法。美國科技公司強調的是應用的簡潔。但是在,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百度和騰訊--爭相在單一應用中植入更多的功能。
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購物應用中,用戶可以購買日用品,網絡游戲的點卡,掃描優惠券并尋找附近零售店的特惠活動。百度的地圖應用讓用戶能夠通過Uber約車,預訂餐廳或酒店,訂購食品,購買電影票或是尋找附近的商店。
騰訊已向其他公司開放了微信,準許他們在微信內開發應用。以上門保養業務切入汽車后市場的e保養,創辦業務之初幾乎完全依靠著微信來吸引業務。該公司創始人之一高峰說,e保養目前仍依賴于微信,公司50%的支付和20%的新客戶仍來自微信。他說,“我們始于微信,因此微信仍然是我們獲取客戶的主要、原始渠道。”
野村證券預計,通過向服務收取費用以及網絡游戲收入,微微信已能夠通過每名用戶每年獲得7美元收入。微信目前擁有大約7億用戶,數量超出智能手機用戶的總和,這部分的源自于部分微信用戶身處市場之外,或者是擁有多個微信賬號。
與美國移動應用的營收主要來自于廣告業務不同,微信的營收主要來自于游戲、以及應用中售出的產品和服務。風險投資公司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合伙人卡門·常(Carmen Chang) 表示,這些模式可能不能從一個市場直接轉移到另一個市場,但市場間可以相互借鑒。“有能力開發出大量的創新業務模式。無論硅谷承認與否,這些已經影響到了我們和我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