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原因,手機出貨量的下滑都證明了一點:手機廠商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實際上,手機銷量的變動已經引發了行業的洗牌:各家統計機構數據中的“Others”所占份額越來越小,這就意味著小品牌廠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整個行業也逐漸在向著品牌寡頭化的方向發展。
其實這樣發展的原因也并不難理解——
小品牌的聲量低,資金回收周期長。小規模的生產也帶來了單個產品成本高、良品率低的情況,這讓小品牌產品在產品價格、產品質量上難以與大體量的大品牌競爭;小品牌缺乏技術研發資源,而當前時期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外購方案的整合,比如AI、拍照等方面,小品牌很難有深入的技術研發;此外,產業上游投入的收縮也減少了小品牌的發展機遇。
同樣,整體趨勢下滑對于寡頭品牌們而言也并非無關痛癢,總量的下滑中也有不少是這些寡頭品牌銷量下滑造成的。從各大調研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占據銷量頭部的幾個品牌大多也都處于下滑狀態。這種狀態促使大品牌廠商進行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探索——
1、 品牌高端化發展
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數據表中的頭部品牌都在打造自家的頂級旗艦產品,就連一直定位高端的蘋果也把iPhone的價格再次往上提了提。原因很明顯,高端產品擁有更高的利潤空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銷量下滑帶來的利潤損失。
當然,這樣操作的難度也可想而知。從Counterpoint的數據來看,2019年季度全球高端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了8%,其中主要原因來自于蘋果20%的同比下滑。當然,以往以高性價比形成的固有印象也成為國產品牌難以撼動當前高端市場狀態的原因之一。
2、 單品牌的多點輻射
眾多小品牌走向沒落,消費者的選擇越來也少,這就給大品牌帶來了全新的市場空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品牌都開始分裂出多個子品牌,用不盡相同的定位和價格覆蓋更加廣泛的用戶群體。
04 索其根本:禍福相依 行業下行對消費者未必就是壞事
想必這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行業走勢下滑,會對我們的購機用機有怎樣的影響?未來是不是就不能隨心所欲的選購更多種類的產品了?
首先,我們得承認這樣的趨勢帶來的劣勢:市場從百家爭鳴到寡頭爭霸,消費者可選的范圍會進一步縮小,小眾化的產品逐漸被取代,消費者的個性化延伸越來越少。至于能不能隨心所欲的選購,市場上的產品型號其實并不會變少,這個問題無需擔心。